No.5 2008-02-29
 

每天都要肌膚之親!細說「肥皂」典故

常見指數:98%

大多數的人,每天平均都要洗臉兩次、洗澡一次,跟「肥皂」的關係,可以說是比親密伴侶還親密。但不說不知道,一塊日本進口昂貴的「石鹼」,一樣用來洗滌的工具,在古代,可是洗衣婦人隨手可得的一種果實喔!

典故探源:

肥皂又名胰子,臺語叫雪文,日本人稱它為石鹼,早在化學合成製品傳入中國以前就已有了。因為古時咱們的祖先是用一種天然洗滌劑,來去污潔物的,這種洗滌劑是採自一種產自我國黃河流域及以南地區,高大的落葉喬木皂莢(又名皂角)所結的果實,因果實扁平而大,狀如豆莢,內有小扁子十餘粒,故也稱作莢果。

因為莢果合有豐富的胰皂質,煎汁後可用來洗濯衣服,而且在洗濯絲綢及洗滌貴重家具而不損其光澤,所以被廣泛用作洗滌污穢的清潔劑,李時珍著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:「皂樹結實有三種,一種小如豬牙,一種長而肥厚,多脂而黏,一種長而瘦薄,枯燥不黏,以多脂者為佳。」因為多脂的皂莢長而肥厚,所以被稱作「肥皂」。

皂字原意為黑色,如青紅皂白中的皂即指黑色,但因皂莢可作清潔劑,因此被引申作洗濯用去污品,如肥皂、香皂、藥皂等。

》宋毅.正中書局《輕鬆學典故3

延伸閱讀:《輕鬆學成語1~7》